查看原文
其他

去他的三十而立,这才是真实的30岁+

古典古少侠 生涯研习社 2022-11-26


转写/王倩    排版/李昕    责编/严毅

几个月前,我们还在讲35岁危机,如今,这个话题已经“卷”到了30岁。
 
30岁似乎是一个人的重要转折——

而立之年,结婚、生娃、选择定居城市…… 许多关键的决策在这个阶段需要确认。

职业上,有一定工作经验,做了几年管理,但因为两头兼顾,无论做专业还是管理,提升速度都在放缓。体力又拼不过二十几岁的年轻人,明显感到进入瓶颈。
 
如何突破与转型,是30岁左右急需解决的人生课题。
 
带着这个问题,前段时间,在「八典一客」,我访谈了“神奇女侠”李一诺
 
她曾在职场中完成过3次成功转型——做过麦肯锡的全球合伙人,做过盖茨基金会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,如今是“奴隶社会”公众号和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。
 
这场对话之后,我有一种强烈的感受,比能力突破更重要的,是突破内心的枷锁。
 
我总结出三个心法,分享给你。

(公众号后台回复“一诺”,领本场直播回放。)
 


01
去他的三十而立


“你都30了,该成家立业了”
“买房了吗?有车吗?年薪多少?”
 
30岁,我们周围总充斥着这些声音,好像30岁就必须做到,有车有房有娃有事业,成为人生赢家,否则人生就归于失败。
 
真的是这样吗?
 
一诺说,孔子当年提出三十而立时,人均寿命只有49岁,如今恨不得每个人都能活到100岁的年代,这个结论其实是不成立的。怎么也要到四五十岁才能立的住。
 
此外,孔子老人家的本意,“而立”并不是指成家立业、什么都有,而是知道自己内心想要什么,找到定下心来能做的方向。
 
孔子一辈子都在外漂泊,到处求认同,最后却什么也没有,按照现代人标准,他一辈子都没有“而立”,也不知道什么“核心竞争力”。反而是他拿自己开涮说,“累累若丧家之狗”。
 
三十而立,只是现代人给自己套上的一个枷锁,其实,根本没有什么三十而立。
 
比如一诺,在别人眼里是个成功人士——保送清华,然后去美国读博,之后又进入麦肯锡,一下子做到了全球合伙人……
 
但事实恰恰相反,一诺说,如果你光看大家贴给她那些成功标签,其实是有欺骗性的。你把成功的几个关键词串起来,就显得很成功,似乎这就是她的全部人生。
 
但她真实的人生,还有另外一面,有过对专业的怀疑、有过对未来的迷茫、有过想要多挣钱的焦虑、有过屁滚尿流的尴尬时刻……如果这个时候看到她,你会认为她就是个Loser。
 
所以,根本不存在什么人生赢家,一切看起来的光鲜亮丽,背后都有一地鸡毛的时刻。

卸下三十而立的枷锁,才能轻松活出自我。
 
(公众号后台回复“一诺”,领本场直播回放。)



02
安全的选择,其实最危险  

 
但能做到一诺这样也还是少数。
 
大部分人在30岁当下,总会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——担心自己挣得少、担心自己失业,所以想切换赛道,选择一个安全的环境来遮风避雨。
 
于是下意识顺着人多的方向走,似乎路上的人越多,代表这条路越好。但这样的选择,真的能为自己带来安全感吗?
  
比如考公,一二百万人报名,但通过率大约只有1.34%,概率相当于高中毕业生考上985大学。
 
人们为了安全,会做出多么危险的事。
 
其实,最安全的选择,不是挤进人最多的路,而是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。
 
我自己多年做生涯的感受是,做70-80分的事,其实是最难的,做120分反而很容易。因为很少有人真正准备做120分,所以没有人和你竞争,你慢慢走着走着,最终就成了。
 
 (公众号后台回复“一诺”,领本场直播回放。)

当然,走这条属于自己的路,会更孤独,所以我们不仅需要智慧,更需要勇气。
 
一诺自己也是这样走过,之前她计划离开麦肯锡,放弃全球最好的医疗保险时,也被恐惧环绕。

但真实面对这些挑战,她发现并没有陷入恐惧之中。多一些勇气直面恐惧,就像光驱散黑暗。

“面对自己的每一个不敢,勇敢闯过去。”
 


03
先出发,再修炼

 
方向有了,道路明晰了,却迟迟不肯开始,因为我们还陷入“能力不够”的困局。
 
比如有人看我跟一诺直播,心里会想,等我有了5万粉丝,我也天天直播,比你们播的还要多。但低头看看自己粉丝数,就又停住。
 
一诺把这种思维总结为“having-doing-being”模型——当拥有5万粉丝(having),就开始做直播(doing),最后成为古典和一诺这样成功的人(being)。

但真正的破局方式,是“being-doing-having”——先进入状态,再行动,最后自然拿到结果。
 
 (公众号后台回复“一诺”,领本场直播回放。)

比如转行,一定是先具备了转行之后那个职位的能力,才有资格进入这个职位,而不是转行之后再开始修炼能力。
 
所以正确的方式,是先让自己进入转行后的工作状态(being),对照着目标职位的要求,从现在开始修炼自己的能力(doing),直到能够胜任的那一天(having)。
 
再比如出书,不是等着有出版社找上门约稿,而是先让自己进入作家的状态,坚持每天写作修炼,直到有能力出书的那一天。
 
想当领导,不是等到升职之后再去承担领导的职责,而是当下就让自己进入领导的状态,以领导的视角思考问题、承担责任,渐渐的成为领导,甚至超越这个职位。
 
所以在前行路上,面对“能力不足”,我们要让自己进入引路人的状态,先出发,再修炼,一路上不断修炼能力,自然会得到想要的结果。
 


04
最后的话

 
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:30岁,怎样才能实现突破、成功转型呢?
 
向外求,技法纷杂;向内求,突破内心的枷锁才是关键。
 
放下焦虑,不被外界标准束缚;
敢于做自己,走那条少有人走的路;
先进入状态,再行动,最后自然拿到结果。
 
从当下开始修炼,慢慢走,每个人都能走通一条属于自己的升级之路。
 


 相关阅读:
一对普通年轻夫妻买房梦碎后
30来岁的90后,立住了么?
北京985大学同宿舍6个人,毕业15年后的真实人生……

被晒“月薪8万”的中金交易员开始找工作了,可恕我直言,月薪8万的工作怕是再也找不到了……
古典:与其吃瓜,不如聊聊——那些能相伴一生的人,到底做对了什么?
复旦刷屏演讲:你为什么越刷屏,越空虚?

投稿|我们准备出一本书,期待书中有你的故事
古典:3个建议,送给想成为生涯规划师的你
古典:推荐 4 本让学习力翻倍的经典书(建议收藏)

END

怎样找到钟爱一生的事业?
你了解自己吗?
外界有哪些适合你的职业机会?
如何解决职业倦怠、发展瓶颈问题?
如何做到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平衡?
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困惑
点击文末的「阅读原文」
即可免费获取专业顾问1V1咨询
想成为生涯咨询师的同学
可扫描海报二维码直接报名


👇戳「阅读原文」 免费获取专业顾问一对一咨询服务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